我们自己的房间: 西瓜姐妹[余政达+黄汉明]、黄汉明、志韦、布布·哆·拉·玛德莲娜
“我们自己的房间”不仅指向物理空间或场所,更意在探讨艺术家抵抗同质化的创作策略。围绕绘画、摄影、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这些艺术家打破施加于创造力与审美品位的束缚。他们通过夸张、角色扮演和戏仿的手法,揭露刻板印象的“人为性”,抵制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凭借独特的巧思,他们在嬉戏间开辟出包容万象的专属空间——在这里,所有人被接纳,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被其美学魅力与内在力量所吸引。
西瓜姐妹是由余政达(生于1983年,中国台湾)与黄汉明(生于1971年,新加坡)于2017年组成的双人表演组合。他们是一对仙女姐妹,肩负着向那些在人类社会中因界限和分类而挣扎的人们传播爱的使命。《六本木影像日记》(2025)记录了西瓜姐妹在2024年东京六本木艺术之夜中的表演。两人身着明艳和服、手持和伞,以夸张的日式妆容游走于六本木街头,并表演了一首复古的日本流行歌曲。
角色扮演贯穿黄汉明的摄影系列《苏珊·黄塔格柏林日记》(2025)中。虚构人物“苏珊·黄塔格”的人物形象灵感来源于美国作家、文化理论家兼电影制作人苏珊·桑塔格。在图书馆场景中,错落书架、咖啡杯盏和黑白画面唤起观者对桑塔格经典形象的集体记忆。黄汉明——这位与桑塔格在文化背景、性别气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艺术家——化身智性而深邃的桑塔格。二者气质中共同流淌着坚韧力量与不渝的执着。桑塔格毕生不畏惧批判,勇于为另类思想与多元阐释开辟崭新的“房间”与空间。
志韦(生于1997年,中国北京)在作品《亲笔签名》(2025)和《用餐愉快》(2025)中,以细腻而大胆的美学塑造了兰花螳螂的意象。两幅作品在视觉上形成鲜明对比——一明一暗。在《亲笔签名》中,一只兰花螳螂通过进化生物学的“拟态”现象——即生物体对其他实体形态的趋同——幻化为兰花的模样。演化后的螳螂女士闭目憩息于层层薄纱、蕾丝、格纹与提花布料之间。画面下半部分,“麦当娜”的亲笔签名以水钻样式的纽扣镶嵌呈现。这位迷人的螳螂女士俨然一位冉冉升起的明星。而在《用餐愉快》中,格纹布料上静置着一只光亮的餐盘。两只螳螂的身影交织,恰巧勾勒出一颗心形。半透明的蕾丝与薄纱之下,隐隐透露出可能发生的事件。我们所见实则是一幕交配后的残局,雌螳螂在交尾后立即吞噬了雄螳螂,徒留空盘。作品以纯粹的单色调呈现既致敬黑白默片的风格,刻意对称的构图亦隐晦呼应艺术装饰风格。
在布布·哆·拉·玛德莲娜(生于1961年,日本大阪)构建的奇幻世界中,美人鱼被重构为“性别漫游者”,其尾鳍类似植物结构,释放花粉般的生殖细胞,当不同个体的细胞相遇时,“生命之种”便孕育而生。在展厅中,代表美人鱼尾鳍的织物雕塑面对面,作品之间漂浮着用棉花、彩布和白色纱布制作的象征花粉和种子的球状物体。布布的绘画也体现了相同的世界观,她通过剥离美人鱼的性别符号,削弱性别角色的重要性、鼓励观者重新审视生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
上海大田秀则画廊诚邀大家步入四位(组)艺术家构筑的“房间”。通过模仿与解构、表演与现实的辩证互动,他们以这般“无畏”的创作方式持续撼动着我们的认知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