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室内:陈国良

 
  • 轻盈与悬浮感在陈国良持续创作的作品中,包括绘画和装置(或作为物体的绘画)在内十分突出。通过在半透明的航空织物上混合痕迹与制造印记,陈国良探索着这些作品会如何框定与定位我们对时间、身体和记忆的感觉。我们访问了陈国良的工作室来了解更多他作品背后的过程与想法。

  • 大田秀则画廊(画廊):你的作品中最与众不同的特征之一是其中所使用的材料或织物,可以分享一下这一点如何影响了你的创作过程吗?

     

    陈国良(陈):我会和不同类型的织物打交道,它们作为唤起我触觉的表面,构成了一种既亲密又留有距离的感觉。我在画作的底层使用了一种航空面料,这种面料通常被爱好者用来制作飞机或船的模型。其中真的很吸引我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很多我搁置在其表面的颜料最终都会被洗下去,我喜欢这种不是以强烈的绘画性手法,而是用留下的痕迹与印迹来创作的想法。

  • “对我来说,在作画的时候有着不同层次的意图很重要。”

     

    - 陈国良

  • "生命的奇怪形式",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2020 [图片来自: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
  • 画廊:在你的作品中,具象性的元素虽然明显地缺失了,却也唤起着若有若无的存在感。你是怎样来处理这种有形和抽象之间的平衡?

     

    陈:我试着在我的作品中做到尽可能地不要太直接。在这个经常要求清晰和具体的事物的世界中,以一种抽象的方式创作不太容易。但我觉得些许的模糊性还是有一席之地。对我来说,绘画总是从外部开始,因为我把它看作是世界中一个东西。当我们与一幅画接触时,它可能会向内移动,因为我们向其投入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但最终,它总是会回到自身之中。我觉得作品和艺术家以及观众之间的这个空间很重要,因为这是让我们可以调整与谐和自身的一个地方。

     

     

    画廊:你最近都在探索些什么?

     

    陈:近期我一直在思考绘画作为多个物体存在于空间中。我喜欢把绘画的空间延伸到它的框架之外的想法。我试着把绘画当作一种躯体,然后用自己的身体来回应作为物体的绘画,这意味着我不仅要从图形上思考构图,还要从空间上去思考。我一直对事物之间的空间感兴趣,所以把绘画看作是空间的标记,感觉是很自然的一步。

  • "对我来说,悬浮既不是上升也不是下降,而是漂浮着。它是一种不同力量作用的平衡状态。它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静止状态。"


    - 陈国良

  • 艺术家简介

    陈国良(生于1980年,新加坡)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艺术批判研究系完成其学士学位,随后在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奖学金和the Antje und Jürgen Conzelmann绘画奖获得者。个展包括 "Ghost Screen",大田秀则画廊,新加坡(2017)和 " Play Dead ",Space Cottonseed,新加坡(2012)。近日,陈国良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草场中庭通道展出了大型装置作品 “到达,到达” (2021)。其重要群展包括 "改革:2000年后新加坡艺术中的绘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9年),"ELEVATIONS LAOS | EXHIBITION",i:cat画廊,老挝(2018年),"不同的绘画方式: 关于绘画的不同思考方式?", Langgeng艺术基金会,印度尼西亚日惹(2017)和 "今日绘画的问题",Pump House画廊,伦敦(2014)。

    请点击这里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