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良 新加坡
陈国良近年来主要以半透明的画布作为基底,通过令有大量水分的丙烯颜料渗入画布中进行抽象作品创作。经由半透明的画布映出的木框结构与渲染进基底的颜料相互调和,使观赏者感受到寂静深远的空间。艺术家早年的作品是以静物为主题的具象绘画,而近年来艺术家转向抽象绘画的变化可以归根他对于“看”的意识的转换。渲染进基底后被固定的色彩与笔触,使观赏者可以联想到瞬息万变地迈向未来的艺术家自身;同时,其背后的木框结构可让我们回想起遥远的过去。艺术家多层次的作品将会给观者带来更丰富的广度及发现。
陈国良,1980年生于新加坡。2003年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艺术批判研究学系,2015年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艺术硕士毕业。
主要的个展如:“Ghost Screen”Ota Fine Arts Singapore 新加坡(2017年) 、“Play Dead”Space Cottonseed新加坡(2012年)。主要的联展如:“Making Of An Institution”NTU Centre of Contemporary Art Singapore, 新加坡(2017年) 、“Suppose There is A”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Singapore, 新加坡(2017年)、“Alpha Tango”Grey Projects, 新加坡(2017年)、“Of The Sea”Chatham Historic Dockyard, 英国(2016年)、“í drögum / Prehistoric Loom IV”Akureyri Art Museum, 冰岛(2016年)。创作之余,艺术家亦积极致力于艺术家合作、策展、出版等项目。主要的策展项目如:“We who saw signs”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Singapore (ICAS), 新加坡(2011年)、“Found & Lost” Osage Gallery , 新加坡(2009年)、“Gloaming”Grey Projects, 新加坡(2008年)、主要艺术评论与出版项目如:“Excerpts from The Archaeology of Touch`s in Place.Labour.Capital.”published by NTU Centre of Contemporary Art Singapore(2017年)、“`Painting Time` in Impermanent Durations”published by RMIT/Lancaster Institute for the Contemporary Arts/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Singapore(2016年)、“Amar Kanwar: The Sovereign Forest”Art Review Asia(2016年)、“Each Blade of Grass Each Shrub Each Tree”Art Review Asia(2016年)。获奖与驻地项目如:NTU Centre Of Contemporary Art Singapore Residency(2016年)、Antje und Jürgen Conzelmann Preis(2015年)、Axisweb Artwriting Conzelmann Preis(2014年)
-
Guo-Liang TanUntitled (Cassiopeia) , 2015Acrylic on aeronautical fabric, wood151 x 131 cm
-
Guo-Liang TanPeripheral Ritual I - III, 2018Acrylic on aeronautical fabric, wood163 x 408 cm
-
Guo-Liang TanUntitled (Retrograde), 2019Acrylic on aeronautical fabric, wood110 x 90 cm
-
Guo-Liang TanLight Frays II , 2019Acrylic on fabric and wood141.2 x 121.1 cm
-
Guo-Liang TanUntitled (Nighthawk), 2020Acrylic on aeronautical fabric, wood90 x 75 cm
-
Guo-Liang TanAmphibian Wisps, 2020Acrylic on aeronautical fabric, wood150 x 130 cm
-
Guo-Liang TanMontage II, 2020Acrylic on aeronautical fabric, wood190 x 65 cm
-
Guo-Liang TanJump Cut I, 2020Acrylic on aeronautical fabric, wood58.5 x 45cm
-
Guo-Liang Tan: Soft Turnings
2021年11月27日 - 2022年1月8日 SingaporeOta Fine Arts Singapore is delighted to present Soft Turnings, the third solo exhibition by Singaporean artist Guo-Liang Tan. This exhibition will feature Tan’s most recent pieces: five large paintings...阅读更多 -
栖息地
程然,希尔米·乔汉迪,南隆雄,陈国良,唐狄鑫 2021年8月7日 - 10月16日 Shanghai栖息地简而言之是一个家,并可以理解为生物体生活、进食、繁衍和生存的地方。围绕绘画、电影和摄影,“栖息地”探索了五位来自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的杰出艺术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之间复杂关系时所采用的多样化和创造性方法。 希尔米·乔汉迪(生于1987年,新加坡)的作品主要以绘画为主,他的探索范围设定在他生活和居住的新加坡语境下感知到的熟悉和象征性的主题。他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明信片和海报等档案素材中寻找灵感,从这些图像中提取图案,并将各种元素重构为他绘画中的场景。展览中呈现的作品“风景与天堂:景点和风景(斯科茨路凯悦酒店)”描绘了在从葱郁绿意中泳池边的片刻时光。观者会注意到坐在泳池边伞下的两个小小身影,在他们的左侧是对热带天堂新加坡的植物特写。画面中不同的平面暗示着时空的扭曲,对所绘场景的真实程度和现实性提出了质疑。 感兴趣于人们如何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世界,南隆雄(生于1976年,日本)通过使用视听技术、建筑材料、计算机图形和动画创造出了独特的视听体验。南隆雄的单频作品“静洞”是一个由明亮霓虹灯、生动色调、片段风景、微缩人和周围树叶剪影构成的组合。它以纵向形式呈现,类似于日本和中国绘有山水、瀑布和河流的传统卷轴画。尽管南隆雄的作品采用了数字格式,它还是基于真实和有形的,素材从他于曼谷和新加坡间旅行的视频记录中进行提取和剪辑,并将这些镜头整合为极富诗意和视觉化的冥想。 2020年初,唐狄鑫(生于1982年,中国)和日本艺术家竹川宣彰在新加坡停留了11天,最终完成了名为“海峡”的实验性并有趣的双人展。唐狄鑫一直认为丛林是一个可以让他自由活动的地方,也是一个所有人类属于自我最自然状态的地方。在逗留期间,他们对新加坡密集的热带雨林特别感兴趣,因此在数日内多次往返森林区。森林探险中产生的想象力给到了唐狄鑫极大的启发,随后他创作了“森林”和“新加坡绿”两幅绘画。 陈国良(生于1980年,新加坡)通过使用各种肢体动作来作画:移动、倾斜和转动。为避免直接接触,颜料被稀释并被允许在紧密拉伸的航空织物上流淌、扩散和伸展。得到的结果是一张透气的半透明表面,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色渍、痕迹和单色印刷压痕。通过使用手工和现成材料,他将这些纹理和材料转化为引人共鸣的抽象作品,表现了平衡、偶发和邂逅。 程然(生于1981年,中国)的作品结合了富有智性的理论与视觉享受和感官性。着迷于对冒险的概念和对记录他对电影制作信念的渴望,“关于场景的猜想和假设”(2015)系列的作品展示了各种高原和地形上生动且人为的光线变化。“关于场景的猜想和假设 2”中揭示了一幅白雪皑皑的山脉拼贴画。 2013年,程然撰写了侦探小说《昼夜之渐》。正如书名所暗示的,小说是对昼夜之间持续发生的身体、心理和行为变化的隐喻。小说讲述了一位侦探在探寻一桩恶性罪行背后的真相时遇到了各种障碍,并逐渐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疑问。同时,幻境、空想、戏剧性的歌词被编织进叙述中。在展出的影像作品“昼夜之渐(狂人日记·纽约)”中,程然的手法略有变化。穿过大纽约的废墟和荒地,他捕捉到了黑暗转为光明、微生物吸入和呼出、水滴涌出形成汹涌河流的瞬间。就像陌生的遭遇一般,它们唤起了一丝惊讶和好奇。阅读更多 -
Encounter
Chen Wei, Maria Farrar, Hilmi Johandi, Zai Kuning, Guo-Liang Tan 2021年4月10日 - 5月29日 SingaporeOta Fine Arts Singapore is delighted to present 'Encounter', a group exhibition featuring five artists: Chen Wei, Maria Farrar, Hilmi Johandi, Zai Kuning and Guo-Liang Tan. The media in which...阅读更多 -
Time
Chen Wei, ChillChill, Masanori Handa, Tsuyoshi Hisakado, Hilmi Johandi, Yayoi Kusama, Guo-Liang Tan 2020年10月13日 - 2021年1月31日 SingaporeOta Fine Arts Singapore is delighted to present 'Time', a group exhibition featuring seven artists from China, Japan and Singapore: Chen Wei, ChillChill, Masanori Handa, Tsuyoshi Hisakado, Hilmi Johandi, Yayoi...阅读更多 -
Singapura
Zai Kuning, Hilmi Johandi, Guo-Liang Tan, Liao Jiekai, Jason Lim 2020年10月10日 - 11月21日 TokyoOta Fine Arts Tokyo is delighted to present 'Singapura', a group exhibition featuring a selection of five artists from Singapore, the city-state known for its diverse mix of cultures. These...阅读更多 -
Post Art Fair
Maria Farrar, Chris Huen, Hilmi Johandi, Yayoi Kusama, Nobuaki Takekawa, Guo-Liang Tan 2020年3月13日 - 4月25日 SingaporeOta Fine Arts Singapore is delighted to present 'Post Art Fair', a group exhibition featuring a robust selection of our represented artists. In response to the cancellation of Art Basel...阅读更多 -
沙漠花园
Akira the Hustler、江上越、半田真规、郑裕憬、竹川宣彰、陈国良、尤阿达、周轶伦 2019年8月17日 - 9月12日 Shanghai上海大田秀则画廊荣幸地呈献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八位艺术家的群展'沙漠花园'。本次展览希望通过参展作品的多样化创造出一种新风景,一种可能的视角和美与想象之地。 尤阿达(生于1987)怪诞的仙人掌形雕塑由发泡胶、使用过的矿泉水瓶、可乐罐和艺术家用软饮罐重制而成的啤酒罐所作。与尤阿达的画作类似,这些作品是对其熟悉事物的再创作及对年轻岁月的追溯,并勾起怀旧之情。它们诱人且柔和的色彩给人一种安全可靠近的错觉,直到观众意识到黑色的刺危险地分散在整个作品上。另一边, 竹川宣彰(生于1977)使用亲切的视觉语言,例如动物与奥运会来阐述严肃议题。竹川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将这场狂热的全球盛事视为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平台,一个团结的场合,同时也是一个揭示社会深层复杂问题的活动机会。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蕴含着对微妙社会文化变迁的敏感,从而引发出更深层的思考。 Akira the Hustler(生于1969)是一位受社会歧视情况激励并活跃于呼吁社会问题的艺术家。此次展览中,艺术家通过聚集他信念背后的民众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当他点燃熊熊燃烧的'篝火'时,他打破了封闭和被疏远群体之间的障碍,将不同意见的人们聚集在中心火焰的周围。郑裕憬(生于1991)的艺术实践来源于他对朝鲜、日本和韩国的探索,以找到自己在这些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历史中所处的位置。在他的系列画作'为了唯一的国家'中,郑裕憬通过放大原始图像,添加视觉噪点和扭曲构图,来消解朝鲜政治宣传的意识形态。黑色的圆圈和明亮的颜色引用自波普艺术, 然而在生动图案的背后,是郑裕憬与他作为 '在日韩国人'(既不被视为日本人也不被视为韩国人)身份的抗争。当Akira the Hustler和郑裕憬尝试传达他们的想法时,观众们将会了解到他们对话中的斗争和力量。 江上越(生于1994)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中国著名艺术家刘小东。她用大胆的笔触和灰调所作的扭曲肖像,揭示了复杂的面部表情和独立个体面部的独特性。通过反复实验,江上希望在这个日益数字化、虚拟化的世界中发现间隙,聚焦现实与接受间的误差;被描述的是什么,而被接收到的又为何。在'无题'中,周轶伦(生于1983)将原始图片中的人物和物体还原为色块与线条。一种挥之不去的诡异感伴随着这幅黑暗而发人深思的画面,却没有给观众任何线索其所指为何。 '我们享受失去的爱'是新加坡艺术家陈国良(生于1980)的早期作品,陈国良引用了网上的传统静物图片,通过将花从原来的容器中移走,取代了其原本的语境。艺术家邀请我们重新审视绘画表层的概念与绘画的条件。植物群在'toononefurino nanamematsu'中继续呈现。通过对比色和多重线条,半田真规(生于1979)创作了一幅受大气、气候、心理地理和短暂邂逅所启发的图画景观。 上海大田秀则画廊诚邀观者加入我们,穿行于干燥纷繁的'沙漠花园'中,获得独特的感官体验。感受Akira the Hustler和郑裕憬的热烈与斗争,陈国良和半田真规作品中所绽放的动植物之美,以及尤阿达和竹川宣彰作品所雕琢之粗粝。最终,体会江上越和周轶伦作品中闪耀的朦胧灰调。阅读更多 -
Crossroads
Akira the Hustler, Chen Wei, Cheng Ran, Masanori Handa, Zai Kuning, Yayoi Kusama, Hiraki Sawa, Guo-Liang Tan, Tang Dixin 2018年9月21日 - 11月3日 SingaporeCoinciding with Gillman Barracks Art After Dark x 6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s, 21 September 2018, 7pm till late Ota Fine Arts Singapore is delighted to present 'Crossroads', a group exhibition by...阅读更多 -
陈国良 & 臧坤坤 | 飘渺机器
陈国良 & 臧坤坤 2018年7月7日 - 8月12日 ShanghaiMai 36 画廊和上海大田秀则画廊荣幸地呈献中国艺术家臧坤坤与新加坡艺术家陈国良的双人联展'飘渺机器'。 展览中乍见之下作品间的差异很醒目,而臧坤坤和陈国良之间形而上学的相似性则等待着观者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发掘,展示中的几部作品既有着绘画的实在性,又具有着物质性和表现性,同时另一些则摒弃了传统的制作和陈列方法来展现绘画的雕塑潜力。 臧坤坤在200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他的创作脱离了传统媒介的僵化定义,进入了挑战绘画或雕塑的基本构成的抽象阶段。他幽默的颠倒作品的结构,将绘画延展为装置,或通过将被丢弃的物品作为注意力的中心来使其意义升华。 以其对细节的敏锐目光,臧坤坤将日常生活中身边的物件融入其作品中,并以此记录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历程,无论是看似匆忙放置的水泥砌块,一袋旧暖壶上的木塞,还是一群老年人松散的聚集在露天健身器材的周围----那些夹携着过去的空气的图像总是超越象征。 正是在这一微观层面上,臧坤坤细致的以一种打破平庸的概念进行创作,并使其作品带有着不同的时间层次,最终成果成熟并具有着多面性。他与物质性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其独特的对木材,水泥,铝,砂纸,皮革与塑料等的运用中----其中包括----作为一名年轻而具有求知欲的个体赋予他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他的作品显现着集体记忆的色调,也预示着一个完全抽象的未来,在与之隔绝的空隙之中。微弱的阴影在丙烯之中显现,光束在闪烁的铜箔之上反射,臧坤坤的作品巧妙地带入了希望与转变。 在欧洲游学后回到新加坡创作的陈国良同时在多种画家表现模式间共存, 以绘画的历史为起点建构着新的叙事。在他的早期作品以观念构架静物的动态,而近期作品中则将抽象作为研究触摸的动态与痕迹转瞬即逝的本质的方法。 陈国良以避免直接接触的方式作画。颜料被稀释后得到了流动性,在绷紧的航空织物上扩散与蔓延,最终得出的成品是一种多孔且半透明的平面,布满了各种巧合之下造成的污点与痕迹,但实际上这种巧合却是通过类似于编排所谨慎构建出来的,通过运用多种身体动态----移动、倾斜和转动----他尝试着令片段交互并不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允许开放式的可能性成型。这一效果在此次展览中的大型三联作品 'Peripheral Rituals' 中最为明显。三幅作品像是镜子一样相互映照,相互呼应,又因重复而偏离。在表面之外,观者也会开始注意到背景中心的实心支撑画框。在这里,表层与支撑的关系颠倒了,物质上的与抽象上的折叠成了一个奇异平面,同时吸引和排斥着观者。就如同臧坤坤的作品被视为在空间中的物体建立起一个舞台,并由此创造与毁灭我们对绘画的概念。 当臧坤坤利用工业材料来唤起我们对中国工业发展和过去的记忆时,陈国良画面中的安静克制或许可以与新加坡相对较短且不平衡的绘画历史与其作为一个地方的短暂性平行解读。他的绘画中的空白和滑动请求观众对他们所看到或看不到的事物提出疑问,并体验(尚未)制作的时刻。 展览'飘渺机器'希望创造出增速的思想交流,探讨什么构成了绘画与绘画是怎样作为软引擎以延伸材料的形式塑造并转换我们对历史和记忆的知觉。 封面图片:臧坤坤, '调和 (XIV)', 2018, 布和木上丙烯和铜箔, 150.4 x 200.5 x 5.5 cm阅读更多 -
Guo-Liang Tan: Ghost Screen
Guo-Liang Tan 2017年9月8日 - 10月21日 SingaporeOpening Rece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the artist: Friday, 08 September 2017, 6-8 pm Artist Talk & Booklet Launch: Sunday, 01 October 2017, 3-5 pm Ota Fine Arts Singapore is...阅读更多
-
Art Basel Hong Kong 2022
2022年5月19日Ota Fine Arts will participate in Art Basel Art Basel Hong Kong 2022, from 25th to 29st May 2022. Ot...阅读更多 -
"S.E.A. Focus 2021", Singapore
2022年1月14日Ota Fine Arts will participate in 'S.E.A. Focus 2021'. The gallery will feature the latest artworks ...阅读更多 -
陈国良
“我们曾经年轻过” 艺术议程,新加坡 2022年1月4日陈国良将于2022年1月8日至2022年1月30日参加艺术议程举办的展览 '我们曾经年轻过'。 该展览由年轻艺术家-策展人Ian Tee策划。展览作为2022年新加坡艺术周(SAW)的一部分,由新加坡...阅读更多 -
陈国良
"Interlude For Lentor" 伦多地铁站,新加坡 2021年8月28日陈国良作品 'Interlude For Lentor'将在汤申-东海岸地铁线伦多站展出。 标题:'Interlude For Lentor' 地点:伦多地铁站,新加坡阅读更多